网站首页 早间访谈 丝路话语 品牌业务 早间新闻 CYJ全国食品安全监督联盟 书画档案 民族风情 关于早间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潘莉专栏

专访长白山野山参保护协会会长丁立起

作者:早间传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9/6 11:27:01 人气:
导读:文:潘莉69岁的丁立起就坐在我的对面,之前对于他的了解是在野山参研究及科研方面“厉害的很”,所以对见他的期待久了些,满以为是位不苟言笑的“老学究”,没成…

文:潘莉

69岁的丁立起就坐在我的对面,之前对于他的了解是在野山参研究及科研方面“厉害的很”,所以对见他的期待久了些,满以为是位不苟言笑的“老学究”,没成想是位平易近人的智者,对面的他和民安盛世文化传媒董事长姚民安在亲切的交谈着,姚总本打算要去太原的机票因此改签。我在一旁仔细的聆听着,常常正在沏茶的我忘了手中的活计、、、、他说那是80年代末,为了观察记录培育中的野山参花授粉情况,他孤身一人昼夜守候在长白山内,为了慎防动物的侵袭,他经常晚上裹着黄大衣在树上打盹。那一天,筋疲力尽的他睡得正香,突然听见了“咔嚓咔嚓”的声音,他一下子惊醒,放眼望去,眼前的一切顷刻让他冷汗淋漓,树下,一个偌大的黑熊正在攀爬上树,一爪子上去,看上去很结实的树枝便像刀砍样掉下,再一爪子上去,另一个粗壮的树枝被迅速“砍下”,刹那间,丁立起果断的选择了跳下,他清楚的知道,照黑熊这样的速度,树上的他势必成了黑熊的猎物,而跑也许还有活路,常年的上山经验和老一辈人的经验使他获知,老虎是下山虎,一般向山下跑,而黑熊是上山熊,朝着山上跑,于是,“咚”的一声,裹着大衣的丁立起从树上跳下,这个裹着不明物的“大包裹”吓坏了正在上树的黑熊,“嗖”的一下,黑熊吓得撒腿就跑。。。。说起这段已经时隔30多年的经历,已近70岁的丁立起仿佛恍如昨天,我们都沉浸在这个恍如故事的真实经历中,兀自都为他捏了把汗。我很奇怪为什么非得要在晚上一个人夜宿山林,而随后的畅谈,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倾其一生来捍护这频临失去的珍稀物种——野山参。


丁立起近照

余兴未尽,我们又约好了第二天的见面,来到丁立起入住的酒店,就着一杯香茗,关于野山参的话题又拉开了、、、、、

1954年,在吉林长白山,赫赫有名的“老把头”刘兆贤在六十岁生日时,收年仅11岁的丁立起为徒。教他放山礼术,严传行规,抬参、觅参、趴参技巧,从此他与“棒槌”(野山参)结上了终身情缘。1957年6月,当时还在上小学的丁立起利用暑假时间,在红土崖北沟他首次“开眼”抬了五十七苗大山参,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从此得名“棒槌童”。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长白山放山的习俗从此冷落下来。而这几年中勤劳不辍的丁立起丝毫没有空闲过,他独自把留过“兆头”的地方觅下27苗百年老棒槌。

1961年8月,他同父亲把十二处觅得的27苗棒槌,根据师傅传授的方法都移栽在“胡子庙”崖缝里。自此,丁立起为之研究的第一处人参原种基地建立。时间到了1965年,他把多年爬山的野山参,根据不同形态,编成了四个种群组、隔离育种。高密度山参护育是集中育种的基础。山参移栽形体变异是上千年没有解决的难点。他根据师傅传授,首先确认品种、原生长地域、生境、土壤结构,生理特征,实施复制技术栽培,先后解决了移栽变异问题。品种的稳定性为规模化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1979年丁立起建立了2700苗规模化原种基因库。

就这样,丁立起的人生和野山参紧紧的连在一起,不分白昼,不分春夏秋冬,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有割舍不了的情缘,他觉得,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人参、野山参的认识走入一个误区,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随后的一系列“人参萝卜价”,畅谈中,丁立起几次沿用了这句话“人参是有灵性的,这样对他们太不公平”,采访过程中,我强烈的感受到他是用心血用生命在从事着这项事业。让我们记住这一串串数字:

1997年他完成了三代品种稳定性实验。在上百次的试验中突破了野山参保护、育种难点,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技术规程。

1999年《老棒槌山参》三代稳定性实验达到了新品种要求

2000年申报新品种,2004年通过,2005年授权。

随后,丁立起创办了他的老棒槌网,《老棒槌山参》——拯救野生人参工程首播于2008年5月12日--13日,在临江建立了两处基因库,共播原种3万粒,来自全国21名志愿者参与了活动。


早间传媒总编辑潘莉与丁立起

2009年5月8日--12日,播种了25000粒原种,建立了长白与临江交界处和长白与抚松交界处,两处基因库。

2010年播种了4万粒原种,建立了低海拔基因库和高海拔(1300米)基因库。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江西、山西的志愿者。

这次播种丁立起先生把保护权11年,曾经评估价为4800万元的“山参保护栽培技术”发明专利,无偿向社会公布,并在老棒槌网公开讲座。

2011年计划建立两处原种基因库,恢复太行山基因库。 太行山区域基因库建设,早在1998年丁立起先生就谋划,并在五台山、燕山移栽实验。2010年选址在北京松山计划建设移栽1万苗,播种二代种2000万粒,原种4万粒的规模较大的基因库。

50年一瞬间,50余年里,丁立起先生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财力、物力,他用生命在培育山参原始品种繁衍技术并且取得了卓越成果。延续了珍稀濒危物种,我在想,人参珍贵,野山参尤甚,没有他的辛勤培育,野山参在不久的将来,不,应该是很快,将销声匿迹,而丁立起一路走来,让山参花开香满天,那已经遍及祖国山川的山参基因库,那弥漫山间的野山参花香,一如他朴实无华、甘于奉献、无欲无求、济世千秋的人间写照。


本文网址: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