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春潮激荡,山东曲阜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涌动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热情和强烈愿望。 有了发展的冲动,但曲阜不盲动,而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虚心向专家学者学习、科学规划、精心挑选项目,用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的话说,“要对得起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对得起生生不息的儒家文化”。 细数自己的资源禀赋,曲阜最大的优势就是影响世界的圣人孔子和流传于中国人血液中的儒家文化,但与此同时,最大的制约也来自“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早在1994年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严格的限制和保护区域,一砖一瓦的建设都要层层审批。因此,曲阜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每年有400多万慕名而来的游客,能留下来住一夜的却不及十分之一,除了“三孔”门票收入以外,并无多少其他消费收入。 坐拥世界级的文化资源,却没能做出世界级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这是一种遗憾,但更是一种机遇,表明曲阜文化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为此,曲阜在谋划突破,在酝酿改变。近年来,曲阜文化产业项目与人文精神比翼齐飞,一方面用现代科技对接了一些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做足文章,要盘活丰厚的无形资产,让2500多年前的孔子和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对接。另一方面,曲阜重视城市人文精神,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指数,正在让有文化滋养、有文化底蕴的曲阜人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要带给广大游客一个留下来的理由:近距离接触当地人,真切感知文化、体验文化。彬彬有礼的曲阜人,处处有谦谦君子风度的曲阜,应该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文化,感染和凝聚游客。 现在不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动辄就是圈地、上项目、搞园区,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并不紧密。与那些只有文化概念的园区相比,曲阜整个城市就是个大“园区”,城市的景观是园区的景观,每个市民是园区的一员,代表园区的文化形象。文化项目和人文精神比翼齐飞,曲阜的文化产业值得期待。如果更多城市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带来经济硬实力同时,着力塑造城市的人文精神将更能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如此相得益彰,让产业发展更健康、城市生活更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