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辉区达斡尔族群众祈福库木勒节到来 纪念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库木勒节在爱辉区举办 库木勒节期间,各级领导前往少数民族群众家中走访慰问 黑龙江省暨黑河市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庆祝大会在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举办 黑龙江省暨黑河市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庆祝大会 黑河市爱辉区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作为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世代生息的重要集聚区,爱辉区共有民族乡3个、民族村24个。近年来,爱辉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政策,不断维护民族和谐、巩固边疆稳定、携手共同发展。2005年、2009年、2014年,爱辉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明确发展主题,带动民族乡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爱辉区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民俗这一有利优势,不断在特色旅游开发上下功夫,国家级鄂伦春猎马种群遗传资源保护、鄂伦春—莫日根国际狩猎场等一大批民俗旅游项目相继落户、建成,进一步带动了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增收。同时,爱辉区积极将民族乡村的土地、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统筹安排、优化组合,率先发展集约化、合作化经营,大力发展民族乡村特色农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区民族乡村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共有50个,占全区合作组织的23%,吸纳社员1554户,合作社种植面积达9.5万亩,并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现代农业格局,各民族乡村所生产的多种绿色生态食品已成功申请了国家级绿色食品标识并远销北京、上海等地。通过多种举措的实施,2013年,爱辉区民族乡农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7353万元和9900元,较2008年分别增长135%和132%。 坚持“三个优先”,完善少数民族配套政策 为进一步开展好民族工作,爱辉区在落实少数民族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3个方面确立了“三个优先”的工作原则。为了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爱辉区制定出台了《爱辉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6项少数民族政策,并重新修订完善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五年来,爱辉区共修建少数民族乡村道路247公里、村内道路107公里,新建并改造少数民族乡村自来水管网41公里,全区民族乡村通邮、通讯、砖瓦化率和安全饮水入户率均达100%。同时,在少数民族人才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任用的过程中,爱辉区在“重点院校毕业生引进”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并通过外埠培训、基层挂职等方式进行多方位历练,为全区少数民族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积累了智力基础和人才储备。 注重民生改善,确保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在民族乡村的民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爱辉区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在就学、医疗等方面出台多种优惠政策,通过学费减免、优先录用与提高大病救助标准等方式,为少数民族群众民生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五年来,爱辉区分别投入2582万元、35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3所少数民族学校与3所民族乡卫生院,民族乡村的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爱辉区始终将民族乡村的贫困人口作为帮扶重点,对少数民族“五保户”和困难老人进行集中供养,五年来,共发放特困粮油补贴、交通补助、优抚金等各项救济款100余万元,少数民族困难群体得到了及时有效救助。 弘扬主题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爱辉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掘、传承与发展,共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人。近年来,爱辉区依托区位、民俗与历史等特色优势,提炼出了“爱辉历史、中俄界江、少数民族、知青垦荒”四大主题文化,并相继成功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瑷珲“上元节”、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系列活动、瑷珲历史文化论坛以及纪念达斡尔族南迁360周年“库木勒节”等文化活动,在有效宣传推广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