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三大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以及多个5A级国家景点,纳西民族与21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孕育发展,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为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丽江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丽江本土东巴、毕摩、摩梭、花傈僳及他留五大民族文化,着力改善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12年6月末,丽江银行业累计投入文化产业贷款4.4亿元,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市场化。目前,全市拥有文化经营户3100多家,其中,以演艺娱乐业、影视制作、民族文化体验,文化旅游产品加工销售四大产业为主,涉及20多个经营门类,16000多名从业人员;截至2011年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1亿元,占同期GDP的11.8%,位居云南省首位 。 主要做法 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力促演艺文化升级发展。结合丽江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促进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丽江银行业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以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持续的信贷投入,有力推动了"印象丽江•雪山篇"和《丽水金沙》的启动和升级发展,使之成为了丽江旅游[20.90 -1.37% 股吧 研报]文化的名片和亮点,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印象丽江•雪山篇"和《丽水金沙》作为丽江文化产业演艺业的代表,以舞蹈诗画的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滇西北高原民族文化气象,展示了丽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人文风情和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2011年,"印象丽江"共演出905场,接待国内外游客201万人次,营业收入2.32亿元,实现净利润9756.31万元。该节目在扩大丽江知名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渠道。"印象丽江"剧组600多名演职人员全部为当地农民,月工资平均为2000元左右,主要演员平均为3000元,高于丽江市农民人均收入1952元;2011年,《丽水金沙》演出980场,接待观众52万人次,收入8022万元,7年多时间共演出5700多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总收入3亿多元,实现利税6500多万元。 助推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影视产业服务水平。一是推动电影院改革。为推动丽江特色文化建设,建行丽江分行推出了针对成长型小企业的"成长之路"业务,该业务实行"额度控制、灵活使用、有效担保、收益覆盖风险、按期偿还"的管理模式。根据丽江市电影公司的改革实际以及电影院改造的资金需求,建行丽江分行提供了总计1000万元的贷款,有力支持了丽江电影公司改革的顺利推进,并建成了全国第二家,云南省首座商业性4D动感影院,有效提升了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服务层级。二是助力农村电视网络改造。为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要求,近年来,丽江银行业积极支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丽江市古城区农村信用社联社和农行丽江分行就投入农村电视网络改造贷款563万元,有效促进了丽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覆盖率达到了84.51%,电视覆盖率达到91.82%。 创新信贷方式,增强主流媒体宣传效能。为了进一步提升报纸质量,将《丽江日报》打造成为高品质具有丽江特色的主流媒体,丽江市古城区农村信用社联社多次深入报社调研,并根据其房产抵押不足的实际,创新方式增加设备抵押,向丽江日报社发放了600万元贷款,有效化解了报社资金不足难题,建成了彩版印刷生产线,结束了创办22年来黑白报纸的历史,其发行量由2005年的5000多份提高到了2011年的15000多份。 发挥资源优势[1886.70 -1.38%],拓展民族文化传承空间。丽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作为东巴文化传承地的玉水寨项目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建行丽江分行于2006年对其提供了1600万元的贷款,推动了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同时,工行丽江分行自2007年起,每年向玉水寨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近2000万元,至2011年末累计向玉水寨发放贷款1亿元,推动了玉水寨民族文化传承空间的拓展。 存在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对金融介入的制约。近年来,丽江加快推进了以演艺、民俗文化体验、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就丽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尽完备,产业组织形式分散,规模化、集聚化程度低,节庆会展、影视服务、艺术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工艺品加工销售等多元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特别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营运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层级低,经营效益、现金流不稳定,与银行信贷准入门槛对接难。 金融服务对接力度有待加强。2011年末,丽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8%,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仅占全市各项贷款的0.79%,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弱化。究其原因,从银行业机构和贷款操作层面看,一是信贷产品、服务创新力度有待加强。银行业机构结合文化产业、企业的经营和融资需求特点,对服务手段、信贷管理机制以及信贷产品的探索研发不够。二是贷款担保薄弱。丽江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小,多缺乏符合现行信贷准入条件的足额抵押物,而作为文化企业核心资产的无形资产,例如版权、商标权等,其价值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且现阶段无形资产的交易流转市场也尚未发展成熟;有效抵质押担保的缺乏进一步加剧了"贷款难";同时,由于企业规模小,融资额相对较小,而信贷管理,特别是贷后管理成本却与大中型企业相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机构主动介入支持的积极性。 融资渠道单一、扶持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一方面,在丽江文化产业、企业发展中,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招商引资,积极探索运用金融工具,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融资不够;另一方面,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年来,银监会等有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0年中央宣传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九部委联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但配套的更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同时,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如: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税收优惠、项目补贴等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策建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与金融的有效对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给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应结合丽江少数民族聚集地、"三大世界遗产地"以及民族文化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丽江文化产业特色发展的道路更加明确,产业结构更加均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品构成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丽江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经营企业的培育、引导和管理,促进其迈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经营管理的轨道,提高运营管理、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文化产业、企业与银行信贷准入的对接度。 加大创新力度,增强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支撑力。随着我国调结构、促转型宏观政策的推进和落实,经济的转型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看,现有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因此,银行业机构应结合宏观政策导向以及文化产业、小微企业的运营特点和方式,寻求结合点,找准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制度机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的研究和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文化经营企业、文化特色生产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进一步扩大抵质押担保领域,积极探索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贷款方式;同时,从战略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转变观念、完善措施、提升效能,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文化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其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 拓展筹融资渠道,完善扶持政策和措施。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企业与银行业机构应加强沟通对接,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加强研究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进一步提升运用银团贷款、信托资产、票据融资、金融租赁、企业债、基金等多种筹融资方式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资金、项目进入丽江,拓宽文化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相关监管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应结合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建立完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为银行业加大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