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早间访谈 丝路话语 品牌业务 早间新闻 CYJ全国食品安全监督联盟 书画档案 民族风情 关于早间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早间新闻 > 行业资讯

媒体变革时代的职场新人 传媒院系毕业生去向何方

作者:早间传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6/18 15:40:12 人气:
导读: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面对纷繁复杂的传媒业态以及近年来行业格局的变迁,在面临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工作时,传媒院系的学子们作何选择?又该何去何从?针对这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面对纷繁复杂的传媒业态以及近年来行业格局的变迁,在面临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工作时,传媒院系的学子们作何选择?又该何去何从?针对这些话题,在毕业季,本版特别策划“融媒时代·毕业季”系列。在第一篇《媒体变革时代下的职场新鲜人》中,记者采访了多位传媒行业的职场新鲜人,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一探传媒大环境下年轻新闻学子的选择与思考。

田灏(化名)与杨昆(化名)是去年同批进入北京一家知名报业集团的职场新人,与往年不同,这家报社去年进行了首次新媒体岗位的校招,曾在一家企业新媒体岗位实习过的田灏,经过多轮淘汰,最终得到offer,而杨昆则选择了这家报社传统的采编岗位。

每年,像田灏与杨昆一样从高等学府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数以万计,有多少人会进入媒体从事与新闻有关的工作?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加速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初入职场的这些毕业生们在做什么,真实心态又是怎样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千秋

虽是同批进入报社,又一起参加入职培训,但如今田灏与杨昆两人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田灏与其他新媒体部门的同事一起负责这家报纸“两微一端”的内容编发,与杨昆采编岗位以写作编辑稿件的数量算绩效不同,他们是以阅读量、转发量、评论量等互动环节的参与人数来算绩效,如果能吸引更多网友的参与,单位将按照参与人数的多少决定奖金的发放。

微博中怎样设置更具吸引力的话题来吸引读者?如何对编发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推广?今天什么内容做到微信中会增加粉丝量?题目应该如何拟?这些都是田灏时刻在琢磨的问题。谁更懂网友的心思,谁的成就感和奖金就会更高,自从新的激励机制确定后,在田灏与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两微一端”的粉丝量和活跃度都有很大的起色。

但说起同伴杨昆的采编工作,田灏仍觉得很“羡慕”:如果能经常出去采访,并专注于某个行业,长期积累下来,不仅写作和与人打交道方面会提高不少,也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积累不错的行业资源,这是在新媒体编辑岗位上很难得到的。“虽然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很多,我依然认为目前传统媒体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和资源,能为新人提供一个不错的平台,即便以后转行,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田灏说。

而在杨昆看来,他也喜欢田灏的工作,在他看来,新媒体编辑思维更加活跃,能对音频、视频等素材处理得更为娴熟,可以吸引更多网友,这也是他在以文字为主的采编岗位上很难锻炼出来的能力。

新兴媒体岗位吸引力增强

国内传媒公号“全媒派”近日联合“新闻实习生”展开了一项《传媒院系学子毕业就业意愿调查》,面向国内新闻院系发放问卷。在收回的千余份有效样本中,调查结果显示,除了18.6%的学生继续读书深造外,48.9%的传媒学子毕业第一意愿仍是去媒体工作,32.5%的学生会选择媒体之外的工作。

近年来,传统纸媒的市场份额不断遭遇挑战。在该项调查中,论及当前传媒业的发展前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并不看好,认为前景一般,“‘钱途’不乐观”;有43.6%的学生则认为,看好传媒业的发展,“优质内容永远稀缺”;剩下7.5%的学生对传媒业前景认同度较低。

至于毕业后第一份工作首选何种媒体,23.2%的学生选择了广播电视,排名第一;选择门户网站的比重高于传统纸媒;此外,选择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去自媒体、视频机构的学生也分别有超过10%的比重;另外,对于资讯产品创业公司,学生的就业偏好也有了大幅提升,比例超过8%。

可以看出,虽然传统媒体依然对传媒学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能维持多久还有待观察,反而新兴媒体正开始后来居上。

徐子淇去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目前供职于上海一家国企性质的学术出版社。据徐子淇介绍,她所在的这家出版社盈利状况还不错,并且“深入了解后感觉这个工作很有挑战性”,但即便如此,她与身边的许多同事一样,依然时常抱有紧迫感,“人是社会人,难免会受社会普遍想法的影响。比起那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我干的工作会被认为没什么朝气。”

选择擅长的领域进行深耕

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以下简称“哥大”)的杜怡,在校期间除了学习采编、摄影、摄像等基本功,还修完了网页设计、数据可视化两门课程,这为她以后成功进入美国一家媒体提供了不错的筹码。

由于新闻采访要求对本土的社会和文化非常了解,外国留学生其实很难进入当地的媒体。在杜怡看来,她能获得现在这份工作得益于擅长做数据新闻。“我进入报社工作时,并不是正式员工,但赶上它要转型,更加侧重网络平台,并且想把几十年的数据研究中心更好地利用起来,公司内部的老员工对数字媒体并不熟悉,而我刚好在digital team(数据小组),又恰好在哥大选修过商学院的课程,所以当时的负责人就把我推荐到了编辑部,做关于投资的新闻,并给了正式的聘书。”

杜怡坦言,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在网络时代非常重要。但她也同时指出,出色的文字记者并非会被淘汰,毕竟数据可视化需要的更多是实际操作技巧,比如编程,而一篇出色的新闻报道应该是记者、编辑、可视化设计师、工程师、摄影师、绘图师等多个岗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未来,专业的新闻团队需要共同协作,才更加容易诞生出好的作品。“新闻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深耕,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杜怡建议道。

因拍摄的六集纪录片《高考》曾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媒体新人刘逍然被不少新闻学子所追捧。但其实她与杜怡同年进入哥大,是非常年轻的毕业生。除了努力拍出好的作品,刘逍然还非常重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和交流。“我线下的很多放映,都会通过微博和微信平台推广。如果现在还是传统的电视时代,可能我的片子并不会被那么多人看到。”刘逍然说。也正因如此,她希望在从事传统纪录片行业的同时,能够学习更多的新媒体技能。

本文网址: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