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农民工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能上学、上好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办好农村教育。如果丢了农村教育,我们就会走偏方向。”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卸任后的首部著作《温家宝谈教育》昨天正式在京首发。人民网文化频道获人民出版社独家授权,节选书中部分章节推出。 《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本书内容涵盖了温家宝同志自1995年9月至2013年3月的代表性教育论述,涉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包括讲话、报告、信函、谈话等66篇,收录新闻媒体报道文章17组、教育活动图片50余幅。 (《温家宝谈教育》由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联合出版。) 努力办好农村教育 [这是温家宝同志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 (2010年9月10日) 今天是第二十六个教师节,我和延东〔1〕同志及教育部、河北省的有关领导来看望大家,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中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农民工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能上学、上好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办好农村教育。如果丢了农村教育,我们就会走偏方向。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十分关心乡村教育。他们认为,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他们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够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成效。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部免费,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农村文盲大大减少。我们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等多项措施,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正基于此,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这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去当中小学教师,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部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6万人,首批万名免费师范生即将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今后,我们还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这里,我顺便回答一下大家在座谈中提到的有关问题。一是师范教育的实习经费要保证。政府不仅要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而且要保证教育实习经费。二是要建立免费师范生录取、淘汰和奖励机制。任何学生,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特长、特点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必须有一个机制,使师范教育像活水一样,让合格的师范生留下,不适合的转入其他方面,还要让优秀的师范生得到奖励。品学优秀的免费师范生也应该享受奖学金。三是要切实保证2007级免费师范生就业。当时研究制定政策的时候,除了免费以外,还向师范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服从需要,到中小学任教。教育部和有关省要抓紧落实好政策,按照公开、公正、透明、优先的原则,使免费师范生顺利走上基层中小学教师岗位。四是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问题。师范生可以读硕士、读博士,也可以留学,但我希望他们最终都要回来当教师。霍懋征老师健在时曾经提出,小学生要由大学生来教。她是1943年北师大毕业的,一直教小学到离开教育岗位。那为什么中学生不能由硕士生和博士生来教呢?为什么不能由留学生来教呢?如果能形成这样一种风气,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代表,同学们是未来农村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八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最近,湖南宜章县乡村中心小学校长李黎明〔2〕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李黎明同志呕心沥血二十多年,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他时常讲:“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他真正把心交给了农民和农村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一家小学任教,试验推行新式教学法。他以后成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还非常自豪地在履历表中填上“小学教师”。文学家鲁迅〔3〕、教育家杨昌济〔4〕、国学大师钱穆〔5〕等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同学们从事农村教育,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回避困难,也不要怕吃苦。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大家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注 释 〔1〕即刘延东。刘延东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2〕李黎明(1963—2009),湖南宜章人。曾任湖南省宜章县迎春镇学校教师,学区干事,中心小学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自1983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山区教育第一线,多次荣立三等功,2009年荣获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2009年9月14日,由于劳累过度,他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中共湖南省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3〕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毛泽东同志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4〕杨昌济(1871—1920),中国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7年毕业于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次年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专攻教育学。1912年获伦敦阿伯丁大学文学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四师范学校、湖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湖南商业专科学校教员,北京大学教授等职。他参与发起组织北大哲学研究会,重视道德教育,提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5〕钱穆(1895—1990),中国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任教,并曾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后去香港,创办亚洲文商夜校(后更名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中国文化书院”(今文化大学)。他以研究学术思想和文化史见长。 温家宝新书书摘精选: |
|